在电视里看了这片,开始不太用心看,后来看到他从三十五房开始练习,觉得有趣,像RPG游戏,完成一套任务就长经验值、升级,见下一个NPC,再领任务、升级,直到最后打倒大boss柳叶刀,通关!
卖油翁告诉我们熟能生巧。几乎所有的职业、技能、素养都需要训练而来。通过科学设计的训练课程,任何低起点的人都可以稳步走向高手。达芬奇还画过那么多鸡蛋呢。
看那些训练也蛮有趣的,其实三十五房还真是些小怪,后来的就更难了。
后来他下山化缘,遇见之人,所使之招,都应验了在少林寺所受的训练。这虽然有点太巧合,但很有趣啊,目力、长杆臂力、轻工、头功……他心里肯定很感激老师教的。
可惜这家伙天生反骨,执意要把功夫传给俗家弟子。
我觉得这样不太厚道啊,悍然蔑视少林寺的规矩和信仰,这不是恩将仇报嘛

其实虽然故事挺老套的,不过还是挺好看的,我们也不必要去硬抠什么思想什么哲理的,因为这本来就是一部给大家看的好看的电影。
我想看这部电影的人都不会是冲着情节去的吧,否则你肯定会失望的,毕竟刘家良是武指出身的,你要去看多么好的故事,那当然是不可能的了,而这片子最出彩的,自然就是主角刘家辉在少林寺三十五房练功的过程以及始终贯穿整部片子的精彩打斗了。
少林寺学武的那一段是我最喜欢的,特别是最先基础功的那十房,非常地生动,精彩,也不失幽默。我是不清楚真正的少林寺是否真是那么练功的,不过影片里倒也表现的很真实,没有什么乱七八糟花哨的武功,一步步都是实打实地练出来的,让人很信服。
刘家良设计的动作也还算挺精彩的,比起那些比较“虚”的片子来看,它是很“实”的,更多地倾向于真实的搏击风格。相比于那些戏班子里出来的武术指导,有着真材实学的刘家良自然要比他们的动作现实很多,也增加了一份真实的美感。
不过从现在的角度来看,似乎里面的动作节奏有点慢,而且比起李小龙那种真正的完全实战的搏击动作来

除了片头邵老公司的那个标志/SB/实在是...邵老和夫人方逸华的名字以书法形式出现在字幕的时候,还是颇令人振奋的。现在少有书法体的字幕了。(SB是邵氏兄弟的意思)
除了那个把学生拖去送死的老师实在离谱,那个从广州去正宗少林的路显得那么近而十分离谱之外,三德默默地扫地了一年,反而被师父说“你不说你要学武,我们怎么知道呢”,令人喷饭。
不知道是三十五房仅次于顶房而最厉害还是一房最厉害,反正三德最开始练的三十五房,是平衡,水上飘,要诀是劲,稳,快。练不好这个,饭都吃不上。三德很快找到了诀窍,过了这一关。
三十四和三十三是练臂力和腕力,臂力无非是提水,腕力比较好玩,一个十斤小铁锤,本来不重,但连接竹竿却有一丈之长,想从竹竿端头提起锤子,真的要不凡腕力。利用了杠杆原理。
三十二是练目力,看着比较新鲜,就是要眼珠子灵活无比,要眼肌快过跛子肌肉。头不能动,脖子更不能动,老和尚在台上晃动蜡烛,烛光钟摆一般摇曳,三德必须眼珠子跟着左右走。这法子不知道对一般人练眼力行不行?
后面的房就那么回事了,刀刀枪枪棍棍

在抖音上看到了电影推荐。当时感觉是和现在常看的一些功夫片大不相同。一招一式都是功夫,演员的肌肉线超级棒,特别有感觉。讲道理,现在的一些功夫片武戏就像是调调威雅走走过场,没什么冲击力。之前的叶问也不如这个片子的武戏看着过瘾,一招一式都是很厉害的。说起来战狼是和他差不多了,不过战狼更多的将军事,更多是大场面。比起现在各种拍摄条件的,那时候能拍出这样的片子,真棒。演员也是费心费力,现在那些小鲜肉这方面的底子真的是差了不少。
故事内容方面相对就比较简单了

清朝时,广州一地的反清复明义士积极与台湾郑成功一脉联络,以图驱逐异族。义士段将军与何老师等人为了营救反清同志,先后被广州将军天达镇压,何老师的学生刘裕德(刘家辉 饰)因积极参与反清,举家被天达手下鹰犬唐三要所害,刘裕德孤身逃脱,历尽艰苦抵达少林寺,希望能够习得少林功夫,救助苦难百姓,兼报家仇。其时少林寺设有三十五房,其中三十四房分别锻炼体力或拳脚兵器,法号三德的刘裕德天资过人,历经五年苦学,遍通三十四房,学成之际,刘裕德向方丈提出开设少林第三十六房,旨在接纳俗家弟子,传播少林武学。刘裕德离乡七年后重返广州,收洪熙官、陆阿采等青年为徒,与清廷鹰犬展开了连番激战……
本片获1978年亚洲影展最佳动作效果奖。©豆瓣

“少林三十六房”硬桥硬马,真功夫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m.studeelounge.com/a/vod-20434.html